亲身经历的再审程序为例,说说诉讼程序是如何空转的
“感受公平正义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不是我们自己。要重视程序公正。老百姓到法院是为了解决问题的,绝不是来‘走程序’的。程序合乎规范,同时能实质解决问题,案结事了,才是诉讼的目的、才能体现诉讼的价值。”
购房时开发商利用当年房价一天一个价的市场优势,在房屋预售合同里不顾建设部房屋买卖制式文本载明的“应当自商品房交付使用之日起90日内办理房屋所有权登记手续”内容,用笔将“90日”私自涂改成了“560天”,居然获得了一二审法院不顾国务院行政法规《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规定的,“预售商品房的购买人应当自商品房交付使用之日起90日内,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和房屋所有权登记手续”,认为这个合同约定是合法有效的。
按照山东高院法官的法律和社会常识认识,购买了房子就该追着开发商的屁股去询问什么时候能办房产证,不去询问造成的逾期不办房产证就属于“怠于行使自己的权利”,造成的损失及违约责任就应该由购房者自己承担!
开发商准备好办证资料提交房管部门验收审查达到可以办理房产登记程度之后,及时通知并且协助购房者办理房产手续,这是《合同法》、《民法典》中的出卖人合同附随义务的基本法律规定,也是基本的社会常识,也被很多省市高院的审理房地产司法指导文件明文规定。
北京高院《关于审理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件若干疑难问题的会议纪要》第14条规定,商品房买卖合同未明确约定出卖人代为办证的,出卖人仍负有为买受人办理房屋过户登记的义务,即出卖人应当在合同约定或者法定办证期限届满的30日前,完成房屋初始登记并将协助办证所需的必要证明材料备齐交房屋登记机关,且依合同约定或其他合理方式告知买受人可以自行申请房屋过户登记。
类似明确规定的还有重庆高院、福建高院、上海高院......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规定的都是开发商提交了办证材料取得售卖房产的初始登记(俗称的大证)之后,负有通知购房者办证的义务,否则造成的逾期办证后果,应该承担违约责任。
怎么到了这里的二审法院、再审法院,居然认识却是出奇的一致,购房者不去房管部门查询购房楼房的办证情况,不去开发商询问办证情况,造成的逾期办证后果自负。对于法律规定的理解和适用,自己不仅不求正确认识,连全国这么多高院的审判指导,也不去学习和参照吗?
如果说国务院的《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规定的开发商90日内办证,是否属于合同条款的效力性规定还属于法律理解不同的话(以后文章会专门阐述这个问题),通知办证究竟是开发商的法定义务,还是购房者的责任自负,这不是基本的交易习惯和社会常识吗?
可惜的是,当事人满怀期待、耗费了几个月、履行法定申请再审程序几个月,连这裁判文书里违背基本法律规定、交易习惯和社会常识认定的“怠于行使自己的权利”,都纠正不了,就被毫无法律分析和说理推断的四个字“并无不当”而裁定驳回。这算不算司法程序的空转呢?
为了纠正这样的违背基本法律和社会常识的司法裁判和说理,还要让当事人去申请检察院抗诉、最高法院再审?三页半的一个再审裁定驳回,就让法律规定的再审程序终结,就让当事人对终审裁判满怀不理解的希望破灭,就让当事人需要开启另一个期限未知的下一个法律程序。
纠正一审判决错误的案件有多难,只有真正经历过司法程序的才知道。今天推送的第八条案例就显示,《民事诉讼法》、《证据规则》规定的,当事人对鉴定意见有异议的而申请鉴定人员出庭接受质证,法院不予通知或鉴定人员拒不出庭的,鉴定意见不能作为定案依据。可是,一审法院就作为定案依据了,官司一路打到了最高法院才予以纠正。
“要重视程序公正。老百姓到法院是为了解决问题的,绝不是来‘走程序’的。”说的很正确,可究竟如何才能落实到具体案件中呢?
往期文章:有人据理力争,有人行贿收买,有人美色诱惑...当法官成为案件的“争议焦点”
往期文章:京漂律师在城中村挂起了“法律咨询”的小红牌子...
往期文章:“房子烂尾停交房贷上黑名单”案上热搜,法院会判出“公正”结果吗
往期文章:再审制度司法指导意见有重大变化,能改变诉讼程序空转现象吗?
为方便与网沟通,法律爱好者可添加小编微信号:kelly489112(劳拉)为好友,以组建法萌法律微信群交流。请注明职业,以便分类建群。也欢迎法律网友投稿。本号原创文章,未经许可,禁止其他媒体(不包括朋友圈)进行转载,侵权追究法律责任。